有時候,必須自己一個人帶著他
放在後面,怕他自己給我在後面玩瘋了,雖然,好像坐前面更危險
放心,這一張,媽媽,還沒下車
今天騎腳踏車載小寶寶兜兜風
公園
山洞
船老大和魚工準備出航
prism
2011-05-29
Tornado Gunicorn uWSGI 大亂鬥
最近因為有個屬於幫忙性質的案子,這一個專案的主角,有一些堅持,所以也算讓我可以多用一些東西 XD
在這一專案,我是屬於打工的角色,所以一般,主角決定了什麼,打工的做就對了,原本原型,是 Django 搭 MySQL 的專案,要改成 Tornado 加 MongoDB , 但是,好歹多年前,也看過
Nicholas Piël 的 WSGI Server 大亂鬥 http://nichol.as/benchmark-of-python-web-servers
知道其實 Tornado 也沒有多佔便宜,但是口說無憑,當然秉持科學的精神(當然這樣也沒什麼科學),利用一下,小寶寶午休時間,中年老爸,趕快來作一下, benchmark 來驗證一下,就不 post 詳細的數據啦,我只是給自己驗證的結果,所有的軟體,都是安裝最新穩定版,用 pip install 的方式,在 debian 上面測試,官方的文件是說 nginx 只要是大於等於 0.7.63 版,都有將 uWSGI 包含進去,所以不需要重新編譯安裝 nginx , 想用新一點的人要自己再編譯 nginx ,測試用的工具是 Apache 的工具 ab -c 500 -n 2000
uWSGI 效能第一 (100%),穩定,但是,設定的選項很多,對 Linux 沒有概念的,可能比較不會發揮,適合 Linux 熟的
Tornado 效能第二 (93%),回應時間,落差比較大,適合,喜歡自己打造東西的人
Gunicorn 效能第三 (84%),穩定,設定非常的簡單,回應時間穩定
百分比,只是,回應速度,在加權一點回應時間,測試的程式,就只是基本的 Hello World or Ping Pong 的方式,以上三個,都足以應付 production 的需求環境
測試條件
uWSGI 基本上都是參考 Nicholas Piël 方式,不過有些系統的對應參數,必須先用 sysctl 調好,也要懂 -l 的數字一定要大於等於你的 concurrency 數,都是透過 nginx
sysctl -w net.ipv4.tcp_keepalive_time=300
sysctl -w net.core.somaxconn=250000
sysctl -w 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=2500
sysctl -w net.core.netdev_max_backlog=2500
uwsgi --gid www-data --uid www-data -z 30 -l 500 -L -M -s 127.0.0.1:3031 -p 4 --env DJANGO_SETTINGS_MODULE=bench.settings -w "django.core.handlers.wsgi:WSGIHandler()" # django app
uwsgi --gid www-data --uid www-data -z 30 -l 500 -L -M -s 127.0.0.1:3031 -p 4 -pythonpath `pwd` -w myapp # 單純 wsgi app
Tornado 參考 Nicholas Piël 直接打,還有就是用 https://github.com/bdarnell/django-tornado-demo 的 testsite 測試
Gunicorn 直接用 gunicorn_django --worker=2 ,其實這樣對他有一點不公平,也應該直接接 wsgi app 才對,不過,他的設定最簡單,可以直接上,這就是他的好處
PS1: 專案的架構,一般都是見仁見智,很難有一定的評斷,但是連正式上線,都還沒有上線,就將原型完全換掉,也是一種神人級的豪賭,一種情形是,這些東西神人都可以自己生出來,所以不在乎原型,一種是,神人不喜歡,別人寫得東西,喜歡自己來,一般決定一個專案的架構的時候,第一點,一定是,時間,人力,還有成員的熟悉度,絕不是,盲目的追求效能,或是熱門的話提,要跨入 nosql 之前,先看看自己作過幾個大型的 SQL 專案,能發揮到什麼程度,可以先由一些小型的專案,驗證熟悉
PS2: 這個原型,是我看過非常乾淨的 Django project 不管是自身的架構或是重用別人的部份,都算是非常的漂亮 ( 原作者還呼隴我說寫的很丑很髒 )
PS3: 其實用 Django 外,Python 不像 Ruby 那樣,選擇不多,相反地,我的媽壓,還真不好選, http://wiki.python.org/moin/WebFrameworks ,不同專案有不同需求,找自己愛用的吧,玩得開心最重要,喜歡套件 AP 多,可以直接上,就 Django ,喜歡自己打造,選擇有一大票
在這一專案,我是屬於打工的角色,所以一般,主角決定了什麼,打工的做就對了,原本原型,是 Django 搭 MySQL 的專案,要改成 Tornado 加 MongoDB , 但是,好歹多年前,也看過
Nicholas Piël 的 WSGI Server 大亂鬥 http://nichol.as/benchmark-of-python-web-servers
知道其實 Tornado 也沒有多佔便宜,但是口說無憑,當然秉持科學的精神(當然這樣也沒什麼科學),利用一下,小寶寶午休時間,中年老爸,趕快來作一下, benchmark 來驗證一下,就不 post 詳細的數據啦,我只是給自己驗證的結果,所有的軟體,都是安裝最新穩定版,用 pip install 的方式,在 debian 上面測試,官方的文件是說 nginx 只要是大於等於 0.7.63 版,都有將 uWSGI 包含進去,所以不需要重新編譯安裝 nginx , 想用新一點的人要自己再編譯 nginx ,測試用的工具是 Apache 的工具 ab -c 500 -n 2000
uWSGI 效能第一 (100%),穩定,但是,設定的選項很多,對 Linux 沒有概念的,可能比較不會發揮,適合 Linux 熟的
Tornado 效能第二 (93%),回應時間,落差比較大,適合,喜歡自己打造東西的人
Gunicorn 效能第三 (84%),穩定,設定非常的簡單,回應時間穩定
百分比,只是,回應速度,在加權一點回應時間,測試的程式,就只是基本的 Hello World or Ping Pong 的方式,以上三個,都足以應付 production 的需求環境
測試條件
uWSGI 基本上都是參考 Nicholas Piël 方式,不過有些系統的對應參數,必須先用 sysctl 調好,也要懂 -l 的數字一定要大於等於你的 concurrency 數,都是透過 nginx
sysctl -w net.ipv4.tcp_keepalive_time=300
sysctl -w net.core.somaxconn=250000
sysctl -w 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=2500
sysctl -w net.core.netdev_max_backlog=2500
uwsgi --gid www-data --uid www-data -z 30 -l 500 -L -M -s 127.0.0.1:3031 -p 4 --env DJANGO_SETTINGS_MODULE=bench.settings -w "django.core.handlers.wsgi:WSGIHandler()" # django app
uwsgi --gid www-data --uid www-data -z 30 -l 500 -L -M -s 127.0.0.1:3031 -p 4 -pythonpath `pwd` -w myapp # 單純 wsgi app
Tornado 參考 Nicholas Piël 直接打,還有就是用 https://github.com/bdarnell/django-tornado-demo 的 testsite 測試
Gunicorn 直接用 gunicorn_django --worker=2 ,其實這樣對他有一點不公平,也應該直接接 wsgi app 才對,不過,他的設定最簡單,可以直接上,這就是他的好處
PS1: 專案的架構,一般都是見仁見智,很難有一定的評斷,但是連正式上線,都還沒有上線,就將原型完全換掉,也是一種神人級的豪賭,一種情形是,這些東西神人都可以自己生出來,所以不在乎原型,一種是,神人不喜歡,別人寫得東西,喜歡自己來,一般決定一個專案的架構的時候,第一點,一定是,時間,人力,還有成員的熟悉度,絕不是,盲目的追求效能,或是熱門的話提,要跨入 nosql 之前,先看看自己作過幾個大型的 SQL 專案,能發揮到什麼程度,可以先由一些小型的專案,驗證熟悉
PS2: 這個原型,是我看過非常乾淨的 Django project 不管是自身的架構或是重用別人的部份,都算是非常的漂亮 ( 原作者還呼隴我說寫的很丑很髒 )
PS3: 其實用 Django 外,Python 不像 Ruby 那樣,選擇不多,相反地,我的媽壓,還真不好選, http://wiki.python.org/moin/WebFrameworks ,不同專案有不同需求,找自己愛用的吧,玩得開心最重要,喜歡套件 AP 多,可以直接上,就 Django ,喜歡自己打造,選擇有一大票
訂閱:
文章 (Atom)